Add:Room 1402, Qiancheng Building, No.48 Tanan Road, Yuhua District, Shijiazhuang City, Hebei Province, P.R. China 050021
Tel: +86-311-80800737
Sales Dept. +86-18633810737
QQ: 231765768
Email: sales@sjznysw.com
Current Location:Home > News
今天的有关肥料土壤方面的内容算是比较全面了吧,大家有点耐心的看,最好是收藏哦!好了进入正文吧!
1, 植物必读的营养元素有哪些?
高等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16种:碳(C)、氢(H)、氧(O)、氮(N)、磷(P)、钾(K)、钙(Ca)、镁(Mg)、硫(S)、铁(Fe)、锰(Mn)、硼(B)、锌(Zn)、铜(Cu)、钼(Mo)、氯(Cl),按植物需要量的不同,可将这16种营养元素划分为:大量元素(N、P、K)、中量营养元素(Ca、Mg、S)和微量元素(Fe、Mn、Zn、B、Cu、Mo、Cl),C、O、H这三种元素虽然在植物中数量最大,通常占其干物总量的94%左右,但因其主要来源于空气和水,所以不列入矿质养分中。但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发现,除以上16种元素之外,还有一些元素对某些植物是不可缺少或特殊作用的,如硅(Si)、钠(Na)、钴(Co)、硒(Se)、钒(V)、镍(Ni)、碘(I)等元素,被称作植物的有益元素。
植物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元素来源渠道通常主要有三条:空气、水和土壤。如:植物所需的氢、氧主要来源于水和空气,水是植物的命脉,一般占植物总质量的75%~95%;碳主要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;而其他矿质营养元素则主要来自土壤,只有豆科植物能通过固定空气中的氮气(N2)而获得一部分氮素。因此,土壤既是植物的扎根立足之处,也是其生长发育的养分库。此外,植物还通过叶片吸收一部分气态物质而获得某些少量矿质养分元素,如二氧化硫等。
通常作物生长发育对氮、磷、钾等养分需要量较大,而土壤中固有的量远远不能满足其生长、生产的需要,因此,必须通过人为补施相应的元素肥料才能大幅度增加作物产量,其中,氮、磷、钾三种养分元素对各种作物生长、形成产量所需要量最大,故常被称为“三要素”。而有益元素不是所有作物必须的,只是某些作物所必需(如硅是水稻、甘蔗等作物所必需的),或对于某些作物的生长发育有益,或对某些作物的生长具有刺激作用(如豆科作物需要钴、藜科作物需要钠等),因此,在应用时应结合具体情况来选择最有效和最经济的元素和施肥技术,并注意与其他元素肥料的配合施用。
2,怎样提高植物根部吸肥效果?
植物根部吸收养分主要依靠其庞大的根系。如一株成熟的水稻,其根部有200~300条根,多的可达600~700条,每条根上还有许多支根,支根的先端是根毛,是植物的吸收器官,吸收水分、无机盐和小分子有机物。植物根系一旦长出,就具备了吸收功能。
要想让植物吸收更多养分,就应该让植物多生根,只有根系发达,根系活力强了,才能吸收更多的养分。由于植物根系吸收养分需要良好的呼吸条件,根部还需要保持有充足的氧气。在生产中,通过深翻土壤、中耕松土、增施肥料(尤其是腐植酸类肥料)、合理排灌、提高地温、激素处理等措施,让植物尽快发生并建立庞大的根系和健壮的植株,从而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。
3,土壤保肥性和供肥性与施肥是什么关系?
土壤保肥性是指土壤对养分吸收和保蓄能力。土壤供肥性是指土壤释放和供给植物养分的能力。好的土壤应该是保肥和供肥协调,能随时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。质地粘重、有机质含量较多的土壤,保肥性能好,施入的肥料不易流失,但供肥慢,施肥后,见效也慢;而砂性大、有机质含量少的土壤,施入的硫酸铵、尿素等速效肥料容易随雨水或灌溉水流失,这样的土壤“发小苗,不发老苗”,虽然供肥性能好,但无后劲,作物产量也不高。
因此,施肥时要针对不同的土壤,施肥措施也有所差异。对于保肥性差、有机质含量少的土壤,除基肥中多施有机肥料外,施用化肥要“少量多次”,以免一次施肥过量引起“烧苗”和养分流失,并防止后期脱肥引起早衰。对保肥性能好的黏土或有机质含量多的土壤,因保肥性好,化肥一次用量可多一些,也不会造成“烧苗”和养分流失。但这样的土壤“发老苗,不发小苗”。在作物生长前期,要采用种肥或提早追肥,以促进早期生长,到了生长中后期要控制化肥,尤其是氮肥用量,以免引起徒长,造成减产。
4,怎样根据天气情况对施肥进行预报?
农作物生长发育及施肥效果与天气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光合作用需要光能,光合作用产生的糖是供给根系呼吸作用的能量源,能量不足将会影响根系对养分的吸收。因此,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,氮、磷、钾、钙、镁、锰、等矿质营养的吸收量明显减少。
温度既影响肥料在土壤中的转化,也影响根系对养分的吸收。如水稻灌水温度过低,容易发生稻瘟病,是由于低温影响水稻对硅、钾的吸收所致。保护地西红柿浇水温度低于7℃,容易产生大量空洞果。
水分一方面可加速肥料溶解,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,另一方面,若水分过多,通气性不良,不利于养分吸收,而且会造成养分流失。
实践中,根据天气变化进行施肥判断是一项复杂的经验技术。如早春低温年份,水稻溶液发生缺磷、缺锌,应注意及时补充磷肥和锌肥。在光照不良的季节,应适当补充钾肥,提高作物对光能的利用。在干旱的年份,油菜溶液缺硼,蔬菜溶液缺钙,要注意及时补充硼砂和钙肥。在多雨的季节,容易造成土壤中有效铁的淋失,要注意及时补充。
5,怎样提高“以肥防病”的效果?
喷施1%和3%的过磷酸钙,可提高对小麦条锈病的抗性,减少发病率。增施钾肥可以提高水稻对稻瘟病、稻纹枯病、棉花枯萎病、马铃薯晚疫病、西红柿斑枯病等作物的抗性。铜能提高西红柿对叶霉病、甜菜褐斑病的抗性等等。
要提高以肥抗病的目的,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:
重施测土配方,平衡施肥。要做到有机肥、无机肥和生物肥配合施用。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配合施用,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。
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肥。有机肥和生物肥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,对病害,特别是土传病害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。
改善土壤pH值。许多土壤病害对土壤酸碱度敏感。如酸性土壤容易发生真菌和根结线虫,而施用微碱性的腐植酸肥料可减少真菌和根结线虫的发生。
6.化肥用量的计算:
不同化肥所含纯氮、纯磷、纯钾的量不同,一般包装上都有各种有效成分的含量。当农作物使用化肥时,按技术规程要求,需施用多少纯氮、纯磷、纯钾,应根据化肥的有效成分含量计算出实际用量。
方法:所需化肥重量=农作物所需养分量÷化肥中所含有效养分的比重。例如每生产100公斤小麦籽粒所吸收的养分数量,纯氮3公斤,五氧化二磷1公斤,氧化钾3公斤。
在灌溉冬小麦区,小麦播种前,将有机肥和全生育期需的氮量的60%的化学氮肥,100%的磷、钾肥撒施后耕翻入土,一般情况下,可亩施高氮高磷复合肥40-50公斤(控释肥35-40公斤)。
在干旱冬小麦区,由于小麦生育期间降水量少,浅施追肥效果差,一般不施追肥。而采用在小麦播种前将有机肥和化肥一次性深施。
有秸秆还田的地区,注意在秸秆还田的时候补施10-15公斤尿素。春小麦春播秋收,全生育期约100—130d,每生产100千克籽粒需氮2.5~3.0千克、磷0.78~1.1千克、钾1.9~4.2千克。氮、磷、钾比例为2.8:1:3.15。
播种时气温偏低,受温度影响,土壤养分释放缓慢,基肥和种肥应占全生育期施肥量的90%左右。一般亩施农家肥5吨,磷酸二铵15~20千克,尿素10千克或过磷酸钙50~60千克,硫铵50千克,根据地力情况,也可以在播种时加一些硫酸钾型复合肥5~10千克,做到“胎里富”。
由于肥力集中在种籽附近,小麦发芽长根后即可利用。追肥宜早,一般在分蘖前后(二叶一心),并要重追,亩施尿素10千克,主要提高分蘖成穗率,促伎壮苗早发,为穗大粒多奠定基础,在苗弱的情况下,拔节期追尿素5-8公斤。
7,怎样提高叶面肥的效果?
叶面喷肥效果与喷施作物品种、喷施部位、喷施浓度、喷施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。
喷施作物种类棉花、西瓜、黄瓜、番茄、苹果、葡萄等双子叶植物叶面积大,角质层薄,溶液中的养分溶液被吸收,常有较好的效果;而水稻、小麦、韭菜、大蒜等单子叶植物的叶面积小,且叶子表面覆盖蜡质层,溶液中的养分难以被吸收,喷施效果相对较差。
喷施部位主要喷施部位是新陈代谢旺盛的幼叶和功能叶上,而老叶吸收慢,效果差。通常来说,叶子背面气孔比正面要多,溶液易被吸收,应尽量多喷叶子背面。
喷施浓度不同肥料其喷施浓度有较大差异。尿素0.5%~1%,过磷酸钙1%~3%,磷酸二氢钾0.2%~0.5%,硫酸钾0.5%~2%,微量元素肥料通常在0.1%~0.5%作用。
喷施时间叶子对养分吸收取决于溶液在叶子上停留时间。中午温度较高,溶液中水分溶液蒸发,不利于对养分吸收。露水未干时,也不宜施用。通常在午后3点以后喷施为宜。
8,盐碱地施肥注意啥?
盐碱地是盐地和碱地的总称。盐地是含氯化物或硫酸盐较高的土壤,pH值不一定高;碱地是含碳酸盐或重碳酸盐的土壤,pH值较高,偏碱性。盐碱地的共同特点是土壤有机质含量低,理化性状差,对植物生长的有害离子多,作物苗期不发,甚至死苗。
盐碱地施肥要注意以下几点:
增施有机肥,控制化肥用量。化肥施用要“少量多次”。
盐碱地含钾高,含磷低,应注意补充磷肥,适当补充氮肥,少施或不施钾肥。
施肥后要及时灌溉,降低土壤溶液浓度。
由于盐碱地不易发苗,施用种肥要特别小心,避免种子与肥料接触,影响发芽。
9,保护地蔬菜施肥有哪些不合理情况?
保护地蔬菜是一个密闭的环境,因而与开放式的露地栽培有着明显的不同。
保护地蔬菜不合理施肥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:
施肥量过多,造成土壤盐渍化。通常情况下,在保护地栽培环境下,由于不受雨水淋失,肥料利用率可比露地提高20%左右,即使和露地同样施肥,也会造成养分较多。此外,菜农片面认为只要增加施肥就能获得高产的错误思想在作祟,结果事与愿违。过多施肥会引起土壤盐分积累,从而抑制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,使蔬菜作物受害,这在黄瓜、西红柿、草莓等作物上表现突出。
施肥不平衡,磷肥浪费严重。不少地方菜农习惯使用磷酸二铵,造成土壤磷素大量累积,不仅造成损失,还会诱导缺素症。
化肥普遍地表撒施,利用率低下。
大量生鲜鸡粪的投入。
投入大量的生鲜鸡粪,不注重生物肥的施用,造成出现大量“烧根”、“烧苗”现象。
大量施用氮肥,钾肥不足。
为此,针对保护地蔬菜施肥,要做到:
测土配方施肥。根据土壤化验结果和蔬菜产量水平进行科学施肥。
控氮增钾,平衡施肥。
有机肥、无机肥和微生物肥料配合使用,加大腐植酸水溶肥料的施用量和使用次数。
10,怎样预防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?
保护地不同于露地,一旦施肥管理不善,容易导致地表盐分累积,严重时会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。
造成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:
保护地为密闭环境,气温高,水分蒸发大,溶解在水中的盐分会随着水分蒸发向地表汇集,同时,保护地缺乏雨水淋溶,土壤水分移动少,残留在土壤中的养分几乎不被淋失,从而造成地表盐分浓度升高。
保护地蔬菜施肥量远远大于露地。这些养分除了被蔬菜吸收外,大部分残留在土壤中。
田间管理措施不当,如地表浇水、土面撒施化肥、浅耕等,也会加剧盐分向地表汇集。
防治保护地土壤盐渍化,主要注意以下四点:
测土配方,平衡施肥。
灌水洗盐。
在高温季节,每隔30天大水漫灌一次。对于盐分高的土壤,在蔬菜定植之前,要大水漫灌。夏季,揭去塑料薄膜,利用雨水压盐。
采用地表覆盖,减少蒸发。采用地表覆盖地膜、秸秆等,可减少盐分50%以上。
选用耐盐性强的蔬菜品种。耐盐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:花椰菜、结球生菜、菠菜>茄子、芹菜>辣椒>黄瓜,而草莓的耐盐性最差。话说:种地人学会这11个施肥技术,就可以高枕无忧了
11,如何防治土壤板结
一是增施有机肥
二是秸秆还田。
三是适度深耕。
四是测土配方施肥。
五是秸秆生物反应堆。
六是棚内洗盐法。
七是合理灌溉。
八是晒垡和冻垡。
九是彻底清除农田残膜。
十是调节土壤酸碱度。
本文整理自网络